一、什么是列表式排列法
列表式排列是指按一定顺序对数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统计整理技术,在数据处理中应用广泛,如数据的筛选和分组等均可用此方式来实现。常见的列表排列有冒泡式和选择式两种形式:
1、冒泡排列
(1)定义
将一个数值的各个数位分别用"1"、"2"、"3"、"4...n-1"(N)表示出来;然后根据这些数字的大小(或位置),依次把每个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从左向右逐个地填到表中相应的位置上。这种表称为冒泡型数据库。
(2)特点
由于采用分列的方法处理数据,所以能避免重复记录造成的错误现象。同时因为各组的数据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调整与修改,而且不会产生歧义。另外还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2、选项选取法
(1)定义
首先确定需要选取的项目名称及编号,然后再按照一定的原则将这些项目组合成一组新的项目。例如,某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很多,如果全部都列出的话工作量很大。因此可以把产品种类分成几类,每类产品再细分为不同的子类别。这样就能减少工作量和便于管理了。
(2)特点
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排列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任意增加删除项目和改变次序。但缺点是容易出错且不易检查。
二、如何实现列表式编排
要想完成列表式的操作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数据源
2.表头部分
3.行内元素
1.datasorce:即原始输入值。
2.tableheading(tablesheet)
3.insertionofthebinaryvales.
发表评论